1 、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開展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
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工作安排,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將于10月22日至11月2日開展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巡查,重點對36個重點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上次督查時進展緩慢的一些城市進行專項巡查,這是繼5—7月對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排查整改后的“回頭看”。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印發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提出,“到2018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高于90%。”
同時,下一步將繼續緊盯這36個重點城市,每月都會對進展滯后的城市開展檢查,確保36個重點城市黑臭水體整治進度達到年度目標要求。
2 、中央環保督察組向河南、廣東、廣西反饋“回頭看”及專項督察情況
河南已問責1053人,廣東已問責728人,廣西已問責345人。
中國環境報訊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決策部署,2018年6月1日至7月1日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河南省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2018年6月5日至2018年7月5日、2018年6月7日至2018年7月7日,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對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各督察組于近日分別向河南、廣東、廣西三地黨委、政府進行了反饋。
截至2018年8月31日,督察組交辦河南省的5477件生態環境問題已基本辦結。責令整改2769家;立案處罰342家,罰款1938萬元;立案偵查65件,拘留36人;約談403人,問責1053人。督察組交辦廣東省的6077件生態環境問題已基本辦結。責令整改5556家;立案處罰1673家,罰款11213萬元;立案偵查94件,拘留199人;約談655人,問責728人。督察組交辦廣西壯族自治區的4621件生態環境問題已基本辦結。責令整改3099家;立案處罰101家,罰款1258萬元;立案偵查46件,拘留39人;約談552人,問責345人。
3 、生態環境部要求進一步做好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2020年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符合條件的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社會開放,接受公眾參觀”要求,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結合各地執行《關于推進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的指導意見》情況,近日,生態環境部與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2020年年底前,全國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選擇至少1座環境監測設施、1座城市污水處理設施、1座垃圾處理設施、1座危險廢物集中處置或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鼓勵地級及以上城市有條件開放的四類設施全部開放。到2018年、2019年、2020年年底前,各省(區、市)四類設施開放城市的比例分別達到30%、70%、100%。
4 、第一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完成督察反饋工作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2018年10月16日至10月23日,第一批河北、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東、廣西、云南、寧夏等10省(區)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全部完成督察反饋工作。反饋會均由省(區)政府主要領導主持,督察組組長宣讀反饋意見,省(區)黨委書記作表態講話。
總的看來,各地高度重視中央環保督察工作,將督察整改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大民生工程、重大發展問題來抓,強化部署推動,切實解決問題,注重長效機制,推進高質量發展,并取得明顯的整改效果。但也發現許多問題和不足,特別是一些共性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一是思想認識仍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門尚未真正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存在重發展、輕保護的問題;二是敷衍整改較為多見,整改要求和工作措施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甚至敷衍應對;三是表面整改時有發生,一些地方和部門放松整改要求,避重就輕,做表面文章,導致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四是假裝整改依然存在,有的在整改工作中弄虛作假、謊報情況,有的假整改、真銷號,有的甚至頂風而上,性質惡劣。
5 、中央環保督察射出“回頭箭” 逾6000官員被問責
如果哪個地方對中央環保督察發現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那么,這個地方一定躲不過中央環保督察射出的“回頭箭”。的確,因為對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發現的問題“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河北等10省區已對6219人實施問責,行政和刑事拘留610人,74個“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典型案件被公開曝光。
截至10月23日,河北等10省區“回頭看”督察情況已全部公開。《法制日報》記者從中央環保督察辦公室(以下簡稱督察辦)了解到,盡管“回頭看”發現的問題不少,甚至有的問題性質惡劣,但是,中央環保督察對10省區的總體整改情況給予充分認可。督察辦相關負責人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移交的問責案卷比第一輪督察時少了一倍多”。
《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10省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以及省(區)委常委、政府常務會議對生態環保問題的重視程度之高前所未有。
對于社會上流傳的督察過嚴以及環保“背鍋”等問題,這位負責人及相關專家也進行了回應。督察辦這位負責人指出,中央環保督察主要是查那些“不干事,亂干事以及假干事”的。至于“背鍋”論,專家則表示,一些地方經濟下滑與環保督察沒有直接關系。他認為,不該環保背的鍋絕對不能背。
據督察辦透露,今年“回頭看”督察進駐期間公開的53個典型案例,相關地方已主動問責513人,其中,廳級干部17人,處級干部132人。而這背后如果沒有省級黨委政府的拍板決定,恐怕也還會對這么多人實施問責,特別是其中還有17名廳級干部。